■戏剧文艺活动遍及东莞,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 记者 郑家雄 摄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精髓。如何构建一个公共文化体系,让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文化,都可以享受文化,是东莞打造文化名城必须考虑的事情。这是有关学者和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的共同观点,他们为我市建设文化名城战略提出了不少新鲜的思路。
实现十分钟文化圈后就是共享成果
在东莞市委党校文化教研室主任刘建中看来,一座文化名城,就是要让全体市民共建共享城市文化,而城市文化,也是人人共享人人共建的公益文化。
“东莞在这几年,尤其是十一五规划期间,共建城市文化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广场和戏剧文艺活动遍及全市,特别是《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里提到的十分钟文化圈,东莞已经实现了,可以说在公益文化的硬件条件建设上,东莞走在了前面,下一步就是要做好共享。”刘建中解释,共享城市文化的内涵,就是不论什么层次、什么阶层的人,都可以在东莞享受文化建设的成果,“在共享城市文化上,城市做得好一些,村镇弱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好一些,工厂企业差一些,接下来的重点是抓差补缺,让新莞人也能享受城市文化。”
与刘建中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市文广新局社文科科长许垂龙。许垂龙认为,打造文化名城的根本在于做好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上,东莞起步比较晚,做出成效来要花一番工夫,而在文化事业建设上,东莞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谓文化事业,就是建立健全文化体系,让每一位市民都能享受公共文化成果。”
通过图书节等活动向基层延伸服务
作为公共文化重要载体的图书馆,在东莞打造文化名城的进程中,可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东莞市图书馆副馆长冯玲表示,图书馆既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在前几年东莞打造文化新城的带动下,图书馆通过图书节等活动,加强对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力度,现在提出打造文化名城,要求图书馆建立一个更高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
冯玲透露,下一步图书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手段之一就是向基层延伸,为市民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