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建设文化名城总体目标应定位区域性国际文化名城;东莞要打造崇焕故里、中国香都、虎门炮台、南社古村四张文化名片;“三旧”改造要保留传统建筑,要避免“伪文化”的出现……
昨日,市社科界十多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座谈学习贯彻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关于建设文化强省的精神,为我市建设文化名城战略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新鲜的文化建设思路。
关键词 定位
应定位区域性
国际文化名城
市社科院教授 邓春玉
东莞文化名城建设的总体目标定位,应为区域性国际文化名城。影响东莞文化名城定位的因素主要有“岭南文化的历史积淀”、“近代史开端”、“会展博览业的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等等。东莞文化名城建设的科学定位,应该遵循工业化的生产型城市向文化的服务性城市转型升级演化的规律。坚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两手抓,以近代史开端为背景、以制造业文化为特色,以创意设计会展博览文化为重点,以国际化世界级为视野,以区域性国际文化名城为目标。
明确了定位之后,应该按照历史与现代一脉相承、产业与生态持续和谐、绿色与时尚主题永恒、陆域与海洋协调发展的思路,实施百姓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园林文化名城、创意文化名城、会展文化名城、海洋文化名城六大文化名城建设工程。
关键词 原则
要舍得长期“亏本”投入
东莞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柳冬妩
东莞在建设文化名城的过程中,必须看到自身学术文化的不足,认识到与其他一流城市存在的差异。东莞要用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建立起体现东莞特色的学科体系。而这项与经济效益没有直接关联的学术研究,则需要长期“亏本”投入,着重培养一批从事社科学术研究的人才,提高我市的社科研究水平,为我市建设文化名城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是“速度”问题。文化内涵的发展,有时候是反速度的。要注意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在促进东莞从文化新城到文化名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加速度”和“反速度”的关系。在建设文化名城过程中,东莞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