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牛墩镇作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乞巧之乡”,除了每年举办丰富的七夕文化活动以及流传数百年的“七夕贡案”技艺之外,还有一道美味,深深刻印在当地人的记忆里,我们一起跟随陈娟阿姨的脚步来探访,这是什么美食。
陈娟阿姨今年67岁,出生在望牛墩镇望东石面村,自小她就跟着村里年长的姐姐一起做贡案。姐姐们手把手教会娟姨的,不仅有精巧细致的“七夕贡案”,还有那一碗充满情怀的“七夕糖水”。
“七夕糖水”所需材料不多,只有莲藕、红枣、金针、冰片糖,这糖水看似简单,但是用材缺一不可,也有着民俗讲究。
娟姨:我之前还没结婚的时候就开始煮七夕糖水,40年前我已经都会煮了,结婚嫁过来这边,刚好这边也比较兴起,在省队那边也煮过,之后这边政府也说找人煮(七夕糖水),然后我也参加了,一路做到现在。
相对贡案的精巧与细致,“七夕糖水”的制作方式简单许多。用生粉清洗干净莲藕和红枣等材料后,就将全部材料放进锅里煮,待煮沸后便按照口味放入适量的冰片糖,等待熬煮数分钟后便能关火出锅。
据娟姨介绍:“每年七月初六的下午,我们就会在家做几大锅糖水,糖水煮好了就通知村里的人来拿,放到贡案桌旁,待晚上祈福仪式结束后,村民们高兴地吃着糖水,也会带给家人吃,携一份美好的寓意。”
娟姨:集体拜完贡案后,那些人就找个碗之类的装起来吃,吃完意味着身体健康,聪明伶俐。
在一方案桌旁,暖暖的“七夕糖水”甜入人心,传承40多年的民俗美味伴随乞巧文化,将一代一代流传延续,刻印在人们的记忆中。(记者:张晶 黄金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