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资料图 郑家雄 摄
■拓斯达公司的物流传送机器人 资料图 杨泽彬 摄
聚焦智能制造全生态链,东莞加速迈进制造强市、智造高地
2014年提出大力实施“机器换人”;2015年市府一号文发力“东莞制造2025”;2016年一号文继续聚焦“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作为国际制造业名城,面对高端制造回流和低端市场分流的双重压力,近年来东莞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不断加码出台转型升级版政策,供给侧改革的红利也渐渐释放。
2017年2月,东莞被国家工信部评为2016年度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认定的城市,并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表彰。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工业增速跃居到珠三角九市并列第一位,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已成为驱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随着今年“倍增计划”和“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两大政策的双双落地,东莞正力争在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东莞路径”,为东莞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争创新动能、新优势,也为全省、乃至全国产业转型之路作出新探索、新贡献。
结构优化
先进制造业力争挑起大梁
世界上控制柜最小、速度最快的小型六轴机器人,能将自动打磨生产线的工人数从101人减少到2人,聚集了数十家业内顶尖智造服务资源的创新基地……这样的场景如今在东莞各大工厂园区里已经屡见不鲜。
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新一轮世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为国际制造业名城,近年来,东莞大力实施“东莞制造2025”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是在2014年、2015年“一号文”连续重点关注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等产业之后,2016年伊始,市政府“一号文”直接出台50条“机器人智造”计划。阐述了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指导,为业界打了一剂强心针。
正是这些完善而有力的政策保障,让东莞智能装备业渐入佳境。截至2017年9月,全市拥有规上智能制造装备企业16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91亿元、工业增加值41.98亿元,形成较为完善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其中不乏劲胜精密、拓斯达、李群自动化等知名企业。
目前,东莞市还与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西门子工业软件(上海)有限公司、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国际创新方法学会等智能制造外部先进资源进行深入对接合作,并大力引进和培育中创智能、沈机东莞智能装备等一批智能制造优质企业,不断补齐增强产业链关键和薄弱环节。
也正是通过系列政策措施的深入开展,在智能装备产业带动下,东莞市制造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1-2016年全市先进制造业比重从40.5%提升到49.9%,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从26.3%提升到38.2%。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市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比重分别达50.3%和38.8%,比重分别高于去年同期1.4个和1.5个百分点,远超出全市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已成为驱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为“培育若干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国际竞争力”夯实了基础。
实效明显
“机器换人”
撬动莞企提质增效
走进位于松山湖的东莞市瑞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块两三毫米厚、巴掌大小的透明玻璃,伴随着流水被钻头切削掉棱角,紧接着,机械手快速抓取,传送带精准地将半成品输送到下一个环节……华为手机屏的第一道工序就此完成。
仅仅在精雕环节,通过上马自动化设备,该公司原先每人每天能生产650片,现在每人可以生产1.5万片,生产率一举提升了22倍。单片产品的加工成本,也由原来的3.21元,降到1.91元,产品优良率也提高了8%。
从2014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资助企业利用先进自动化设备进行新一轮技术改造,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目标。这也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有效筑牢了我市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根基。
据统计,自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全市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共2698个,总投资约386亿元;新增设备仪器76315台(套),其中莞产设备占17.5%。项目实施后,企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5倍,产品合格率从86.1%提升到90.7%,用工减少近20万人,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减少9.43%。庞大的投资撬动,也带动东莞近三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689亿元,累计增长243.7%,在珠三角九市中位居前列。
其中,不少企业更是走在全国前列。譬如,广东劲胜和东莞瑞立达分别获认定为国家工信部2015年、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在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上,劲胜智能车间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将东莞经验进行了全国推广。而今年,广东长盈、东莞华贝等2个项目也成功纳入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
以劲胜为例,其所用的智能装备、数控系统、工业软件均实现了国产化,莞产设备占据了相当比例,走出了一条经济实用型、普及型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的全新路径。门槛低、投入产出比高,这一经验对东莞乃至全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可供复制的样本。
顶层设计
全生态链系统式推进智能制造
为推动东莞制造业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今年年初,东莞市研究出台了《强化新要素配置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工作方案》,这是国内城市首次提出以全生态链的概念系统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这个全生态链,主要由“一大主体”(制造业企业)、“三大供给”(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先进装备智能装备提供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商)和“五大 支撑”(技术、金融、人才、公共服务、引导政策)构成,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在“三个层次”(自动化升级、智能化升级和智能制造示范)得到提升,完成智能制造升级。
为此,我市首先重点启动“百、千、万”工程,在示范带动、咨询诊断和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精准契合企业需求,成效初显。所谓“百”,是指在建设示范生产线基础上,我市大力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争取2-3年内打造100个智能改造重点项目。
同时,建立智能制造专业服务资源池,我市已对26家专业系统服务机构单位进行备案,用来评估企业智能制造现状,提出升级改造路线和方案建议,目前已启动280多家企业分析诊断工作。
在人才方面,东莞以公共服务项目资助形式,将在2-3年内推动10000人次参加智能制造技术培训,并促进制造企业与培训服务机构对接合作,缓解专业人才紧缺难题。目前,已推动东莞机器人产业协会、电子信息产业协会、智能制造产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开展32场智能制造专业培训活动,培训人数超28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