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12月总有一段日子阳光与朔风结伴而至,北风起,又到了制作腊肠的季节,望牛墩镇不少街坊们纷纷“闻风而动”,制作美味的手工腊肠。
虽然现在“机器”制腊肠快捷高效,但手工腊肠确实口感更好,而且自己动手制作,更是一种情怀。自家制的腊肠不需要花哨的调味料,只需糖、盐、水、烧酒按比例配合就能成就一份独特的味道。
配制好的馅料被灌入肠衣,用针在肠衣上扎孔,然后再用莞草捆扎成形,放置于阳光下自然风干。明媚温暖的阳光伴随干燥的秋风,将腊肠中的水分抽离,经过7天的自然风干,腊肠颜色逐渐油亮、肉质更加紧实。肠衣包裹住馅料的天然纯粹、阳光和秋风则为其带来更加醇厚的美味。
街坊款姨告诉记者,几乎每年都会和几位“老友”一起晒腊肠,她说,晒腊肠、食腊肠是望牛墩人过秋冬季的标配,是不可或缺的秋冬“仪式感”。
款姨:秋风起,吃腊味,我每年都和我的朋友一起做好多腊肠,每年都做几百斤腊肠,因为冬天这个季节,(自己亲手)做出来的腊肠好吃,这个季节吃腊肠既有人情味又有风味。
对于望牛墩人来说,腊味不仅是一种可以一饱口福的腊制佳品,更是一种能传递情怀的美食。在秋冬时节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味饭,便是人生中的一大乐事,它的烟火气息、它的五味杂陈、它的软硬交锋,足以令人体会到世间百味,并对其情有独钟。
(记者:梁婷婷 黄金辉)